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,每一分效率的提升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和交付优势。某国内知名航空部件制造商近期引入双柱高速立式加工中心 GJ1317 后,实测生产效率提升30%以上,材料去除率提高约25%,成为该企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一步。
“以前用传统设备加工钛合金结构件,一个工件要反复调试夹具、换刀、补偿误差,现在GJ1317一次装夹就能完成复杂曲面加工,我们团队直接节省了近40%的非切削时间。” —— 某航空部件厂工艺主管 张工
不同于传统立式加工中心依赖低速大切削力,GJ1317采用高速轻切削策略(主轴转速可达24,000 RPM),结合低压加工系统,显著降低热变形与振动干扰。这使得它特别适合航空航天中常见的难加工材料如Inconel 718、钛合金TC4等。
对比维度 | 传统机型 | GJ1317 |
---|---|---|
平均单件加工时间 | 45分钟 | 31分钟 |
表面粗糙度 Ra (μm) | 3.2 | 1.6 |
稳定性(MTBF) | 约800小时 | 1,200+小时 |
更关键的是,GJ1317具备出色的复杂几何适应性,支持多轴联动编程与自动路径优化,可应对航天发动机叶片、机身框架等典型结构件的高自由度轮廓加工需求,真正实现“从能用到好用”的跨越。
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推进及商业航天兴起,对高一致性、高效率零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。GJ1317已在多个试点场景验证其批量制造能力:连续运行24小时无故障,重复定位精度达±0.005mm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更重要的是,它为后续集成AI工艺优化、数字孪生仿真等先进制造技术提供了良好基础。这意味着——今天投资一台GJ1317,不仅是解决当前痛点,更是为未来五年智能制造转型埋下伏笔。
效率跃升不是偶然,而是可复制的成功经验。
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款既能提升产能又能保障质量的高端数控设备,不妨深入了解GJ1317的实际表现——无论是小批量试制还是大规模量产,它都能成为您值得信赖的伙伴。
立即获取GJ1317完整案例报告 >